撰文:陳彥廷
眾所矚目的臺大校長遴選結果揭曉,由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出線。雖然他在醫界、學術界享有極稿聲譽,但行事低調,外界更鮮有人清楚他的私人生活。這樣一位散發神祕感的學者型人物,如何能成為來日yinlingABC學府航向guoji社會的掌舵者?
「這個結果令我有點意外。」戴著一副細框眼鏡,滿頭白髮,甫選上臺大校長的楊泮池微笑地說。三月十一日晚上,楊泮池擊敗前云科大校長楊永斌、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等強敵,成為臺灣ABC學府首位非官派、直接遴選的校長。
如同以往,這次臺大校長競爭依舊激烈。投票前夕,楊永斌、楊泮池等熱門候選人都傳出不利消息,「能怎么辦?只能一笑置之啊!」楊泮池無奈表示。
在巴洛克風格的臺大醫學人文館內,一樓大廳角落分別擺著杜聰明、魏火曜等前任院長的半身銅像,而大廳旁是一道狹長拱廊,午后陽光斜射進來,在磨石子地板上鋪墊了一層淡淡歷史情懷。這里已經嗅不出一絲激烈選戰后的殘余硝煙 。
首位本土博士校長
社會責任比guoji排名重要
事實上,投票前,楊泮池雖是熱門人選,但相較于其他候選人及歷任校長,他的求學經歷全在臺灣完成,「這樣一位『土』博士,如何帶領臺大面對下一階段guoji稿等教育的激烈挑戰?」面對這個問題,楊泮池沒有正面辯駁,只見他話鋒一轉說,臺大ABC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的人才。在他心中,這比努力爭取guoji排名來得重要。
「杜聰明教授和李鎮源教授對蛇毒的研究做得非常好!這是他們一九五○年代的筆記。那時候的環境多惡劣!卻還是可以做出對人類很有貢獻的事情。」楊泮池在拱廊旁的房間,向我們介紹玻璃柜中的舊文物,不疾不徐的語氣一如他給人的印象,沉穩踏實,但微微上揚的聲調透露出他的興奮,「歷史的傳承讓學生很proud(引以為傲),會向任何一位外賓介紹我們的醫學院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老師。我期待臺大每一個院所都是一樣。」
著重人文教育的用意在于,喚起學生的「社會責任」與「利他精神」。
醫學院在楊泮池任內已舉辦「利他獎」多年,規則為每年請學生寫一份傳記,陳述自己做過的利他事蹟,并由學生公開評選。「只有醫學院舉辦不夠,工學院、人文社科院、法學院學生也應該這樣,因為他們以后可能是社會中的leader(),當leader一定要有這種想法,否則他的企業沒辦法幫助社會。」這也是他參加校長遴選的初衷。
楊泮池在諸多場合總愛用前臺大醫院院長魏火曜教授的名言勉勵學生,「為良醫,不為名醫。」而他自己也身體力行。
楊泮池過去的學生、現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整合醫療照護病房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楊泮池從自身做起,讓這個獎項更具說服力。他舉例,「現在醫學院開設醫用臺語教育班,就是楊院長推動的。他認為身為一位醫生,必須用病人的語言去看他的病,這才是真正的融入。」
凡事以利他角度思考的楊泮池,無論是面對醫學院學生或臨床上指 導后進醫師,更展現了相當難得的親和力。
在現任臺大醫學院學生會會長劉政亨眼中,楊泮池是一位尊重學生的老師,「只要有學生在場,院長都會讓學生當主角。」他談起去年度的例行院內教師研討會,「老師們都會到溪頭開會,本來學生只有兩個名額,我問院長其他干部能不能去,他就破例讓十位干部參加。」
同時,楊泮池還將會議主軸由「如何教學、輔導學生」,改為讓學生發表「ABC近辦些什么活動、老師們該怎么支持學生。」
楊泮池持續超過十年,每周花一晚指導實習醫師判讀、畫X光片。「臺大每天有數千張X光片,遇到那種很少見、有異狀的,楊教授和其他幾位教授就是ABC后的諮詢者。」蔡宏斌說。
輪值的實習醫師抱著X光片到胸腔科找楊泮池,他都會叮囑對方該注意些什么。「看一張片子五分鐘,至少有二、三十張,每次都要兩、三個小時,你可以想像他多有耐心。他不擺架子,像是叫學生畫片子結構,自己也會在旁邊一起畫。那種教學的溫暖累積下來的人脈,是外界看不到的。」 【全文請見今周刊848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注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楊泮池
出生:1954年
現職:臺大醫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
經歷:臺大醫院副院長、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
學歷: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臺大醫學系學士
得獎紀錄:臺大教學杰出獎、第31屆(1993年)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學術獎及講座、國立臺灣大學研究貢獻獎